
77岁,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,还植入了5个心脏支架——这样的身体状况,本应被医疗系统格外呵护。然而,哈尔滨一名老人却在哈尔滨市优诺口腔门诊一次性被拔除12颗牙齿、种植6颗牙,术后仅几十分钟便突发不适、吐血身亡。
“一次性拔12颗、种6颗”的手术是否合理?口腔种植手术虽属常规,但对高龄且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而言,风险极高。医学界普遍认为,此类患者需分阶段手术,且术前必须进行全面评估,包括心功能、凝血功能等。
然而,涉事门诊却选择了“一步到位”的操作,这究竟是技术自信,还是利益驱动?更令人质疑的是,医院是否充分告知了风险?老人家属是否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时,被模糊了“高龄多病”与“手术风险”的关联?
展开剩余63%医院回应称“愿担责”,但“担责”二字无法挽回生命。两名医生停诊只是第一步,更需追问:手术方案是否经过多学科会诊?术前评估是否流于形式?口腔门诊是否具备处理突发心血管事件的急救能力?这些问题若不厘清,“担责”更像危机公关,而非真正的反思。
此外,事件折射出民营口腔医疗行业的乱象。近年来,种植牙市场因利润丰厚竞争激烈,部分机构为追求“效率”,简化流程、夸大宣传,甚至诱导患者过度治疗。高龄患者成为“重点开发对象”,因为他们的牙齿问题多、支付能力强。但医疗不是生意,尤其对老年群体,安全永远应排在效益之前。
从怀疑角度看,这起事故或许只是冰山一角。有多少高龄患者在不完全知情的情况下,接受了超出身体承受能力的治疗?有多少口腔门诊为“业绩”而忽视医疗规范?卫健部门的调查需穿透个案,直指行业痛点——比如强制高龄患者手术方案备案、加强民营机构监管、明确“多病共存”患者的手术禁忌等。
老人的离世,是一记沉重的警钟。医疗的底线是“不伤害”,而非“能做就做”。希望这起悲剧能推动行业回归理性,让每一位患者,尤其是脆弱的老年人,都能在安全与尊严中接受治疗。
发布于:辽宁省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